西安古城牆

3000年歷史

西安作為13個中國王朝的首都,奠定了中國文明的基礎。

探索歷史時間軸

中國文明的搖籃

西安是世界上極少數擁有如此悠久歷史影響力的城市之一。3000多年來,作為13個王朝的首都,見證了中國王朝的興衰。古代西安被稱為「長安」,意為「永恆和平」,曾是世界上最大且最多樣化的大都市。

西安的現代街道為探索中國完整的歷史時間軸提供了機會。唐朝確立的網格城市設計至今猶存,古老的寶塔聳立於現代建築之上,明朝城牆依然環繞著歷史區域。地下蘊藏著許多尚未被現代探索發現的考古文物。

西安不僅是一個博物館般的歷史遺址。作為絲綢之路的終點,西安將中國文明與中亞、中東及其他文化連接起來。中國與其他文明的文化交流引入了新的宗教信仰、技術概念和思想觀念,重塑了中國發展的未來。

穿越西安的歷史

從新石器時代的聚落到現代大都市,探索西安3000年歷史的關鍵時刻。

西元前1046年 - 西元前771年:西周

古代中國青銅器

西安的歷史始於周人,他們在推翻商朝後在現今西安附近建立了首都。這一時期發展出「天皇皇命」概念,影響了中國數千年的政治思想。周朝建立了分封制度,將土地分配給親屬和盟友,奠定了中國行政實踐的基礎。

西元前221年 - 西元前206年:秦朝

兵馬俑

統一中國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,將首都設在現代西安以北的咸陽。雖然秦朝短暫,但其遺產深遠。他統一了文字、貨幣和度量衡,修建了長城的最初版本,並建立了廣大的道路網絡。其陵墓由著名的兵馬俑守護,位於西安郊外,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。

西元前202年 - 西元220年:漢朝

漢朝文物

漢朝將首都設於長安(今西安),使其成為中國的政治、經濟和文化中心。這是古代中國文明的黃金時代,可與西方的羅馬媲美。絲綢之路在這一時期正式開始,連接中國與中亞等地。漢朝皇帝派遣張騫作為使者前往西域,開闢了數世紀繁榮的貿易路線。

漢朝在科學、藝術和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。紙張發明、儒家思想成為國家意識形態,科舉制度也得以確立。西安發展成為擁有超過25萬居民的國際化都市。

618年 - 907年:唐朝

唐朝文化文物

唐朝是西安影響力的巔峰時期。長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,人口超過百萬。城市按完美的網格模式佈局,擁有寬闊的街道、宏偉的宮殿和繁忙的市場。這是一個真正的國際大都市,居住著來自韓國、日本、印度、波斯和阿拉伯的商人、僧侶和外交官。

這是中國的文化黃金時代,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繁榮和藝術成就的時期。詩歌在李白和杜甫等大師的筆下蓬勃發展。佛教達到頂峰,僧人玄奘從印度帶回聖經,在大雁塔進行翻譯。唐朝還見證了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,她從長安統治了半個世紀。

1368年 - 1644年:明朝

西安城牆

雖然明朝時期西安不再是帝都(這一榮譽轉移到北京),但它仍然是重要的軍事和行政中心。今日環繞西安舊城區的巨大城牆建於這一時期,取代了崩塌的唐朝城牆。這座城牆高12公尺,頂部寬14公尺,周長14公里,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牆之一。

現代西安的標誌性地標鐘樓和鼓樓也建於明朝。這些塔曾經標誌著城市生活的節奏,晨鐘暮鼓。

1974年:兵馬俑的發現

兵馬俑

1974年3月,當地農民在驪山附近挖掘水井時,偶然發現了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:秦始皇的兵馬俑。這支龐大的地下軍團由真人大小的黏土士兵、馬匹和戰車組成,用以守護皇帝的來世。

這一發現讓西安重回全球聚光燈下,改變了這座城市的命運。旅遊業蓬勃發展,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蜂擁而至,參觀這一世界第八大奇蹟。如今,兵馬俑是西安最著名的景點,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。

現代:當今的西安

現代西安天際線

今日的西安是一座擁有超過1200萬人口的充滿活力的現代大都市,融合了古老遺產與現代發展。作為古代絲綢之路起點的歷史角色,西安成為中國「一帶一路」倡議的關鍵樞紐。高科技產業與傳統工藝並存,千年古塔旁聳立著閃亮的摩天大樓。

西安的大學吸引了來自中國及世界各地的學生。兵馬俑遺址和秦始皇陵的考古發掘工作仍在持續,帶來新的發現。對遊客來說,西安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窗口,讓人們一窺中國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。

文化遺產

西安豐富的文化織錦反映了其作為民族、宗教和思想熔爐的歷史。

大雁塔

佛教的黃金時代

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,西安成為其第一個主要中心。唐朝時期,西安擁有數十座佛教寺院和來自亞洲各地的數千名僧侶。

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佛教僧人玄奘,於629年從長安出發,進行了為期17年的印度朝聖之旅,收集佛經。回國後,他帶回了657部梵文經典和眾多佛像舍利。大雁塔專為存放這些珍寶而建。

玄奘的旅程後來啟發了中國古典小說《西遊記》,成為中國文化中最受喜愛的故事之一。他翻譯的佛經對中國哲學、藝術和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
西安大清真寺

絲綢之路的伊斯蘭遺產

伊斯蘭教於唐朝由阿拉伯和波斯商人通過絲綢之路傳入西安。許多商人定居於此,形成了至今仍繁榮的穆斯林社區。

建於742年的西安大清真寺是中國最古老、最具吸引力的清真寺之一。與中東的清真寺不同,它採用傳統的中國建築風格,沒有一座圓頂,而是擁有亭台、拱門和庭園,將伊斯蘭信仰與中國美學融合。

如今,回民街居住著約5萬名回族穆斯林,他們是早期絲綢之路商人的後裔。他們獨特的文化在許多方面保留了中國特色,同時融合了伊斯蘭傳統,從建築到美味的美食無不體現。

活的傳統

皮影戲

皮影戲

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使用精緻的皮革人偶在半透明幕布上投射影子。西安的皮影以其精細的工藝和鮮艷的色彩聞名。表演通常講述中國民間傳說、歷史和神話故事。

「我從祖父那裡學會了這門手藝,」第五代皮影大師王天文說。「每個人偶需要數週製作,擁有數十個可動關節。這不僅是娛樂,也是我們傳承故事和價值觀的方式。」

剪紙

剪紙

僅用一把剪刀和紅紙,匠人創造出極其細緻的圖案。這些作品常用於節日和特殊場合裝飾家居。西安的剪紙常以龍、鳳凰和牡丹等吉祥符號為特色。

在農曆新年期間,西安幾乎每戶人家都會在窗戶和門上貼上剪紙。「福」字常被倒貼,因為「倒」(dào)與「到」(dào)同音,象徵好運來臨。

鼓樂

鼓樂

西安的鼓樂可追溯至唐朝。強有力的節奏曾用於宣告時間和重要事件。如今,您可在鼓樓觀看每日表演,體驗這一傳統。

wishlist

「我們的鼓樂就像西安的心跳,」鼓樓表演者李明華解釋道。「每一次敲擊都將我們與祖先連繫起來。表演時,我能感受到千年能量的流動。」

唐朝:中國的黃金時代

唐朝(618年-907年)是中國文明的巔峰時期,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繁榮、文化輝煌和國際影響力的時代。當時的長安(今西安)是世界上最大、最國際化的城市。

詩歌與文學

唐朝孕育了中國最偉大的詩人,如李白、杜甫和王維。詩歌不僅屬於菁英,普通人也會在日常生活中創作和朗誦詩歌。至今,中國學童仍能背誦唐詩。

女性地位

唐朝女性享有不尋常的自由。她們可以擁有財產、接受教育,甚至參與通常為男性專屬的馬球運動。唐朝還見證了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,她從長安統治了半個世紀。

全球交流

長安居住著超過百萬人口,其中包括數千名外國人。波斯天文學家在皇家天文台工作,印度僧人翻譯佛經,日本學生學習中國治理。這種國際氛圍促進了從音樂到數學的各領域創新。

文學西安

西安在中國歷史上激發了無數詩歌、故事和小說的創作。

關於西安的詩歌

《長安古意》李白

「夕陽似無情於斯地,
匆匆離山而去。
風捲黃塵滿城郭,
宅門前街道冷清。」

李白,中國最受愛戴的詩人,捕捉了長安黃昏的憂鬱之美。這首詩寫於唐朝中期,反映了城市的宏偉與帝國榮耀的短暫。

《登高》杜甫

「風急天高猿嘯哀,
渚清沙白鳥飛回。
無邊落木蕭蕭下,
不盡長江滾滾來。」

杜甫生活在長安的黃金時代與安史之亂期間,經常描寫城市的變遷。他的詩歌為唐朝西安的生活提供了生動的窗口,從帝國的輝煌到戰爭的苦難。

文學中的西安

西遊記

西遊記

這部16世紀的小說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,故事始於長安。它講述了僧人玄奘(基於歷史人物)與他的三位超自然弟子,包括著名的孫悟空,前往印度取經的旅程。

唐朝故事

唐朝故事

如《述異記》等唐朝故事集包含許多以長安為背景的記述。這些故事融合了歷史、奇幻和浪漫,描繪了從皇宮到繁忙市場的國際化首都生活。

今日體驗西安的歷史

透過這些沉浸式歷史體驗,穿越時空回到過去。

唐朝表演《長恨歌》

唐朝表演

在這場精彩的表演中體驗唐朝的音樂、舞蹈和服裝。表演特色包括傳統樂器、華麗的服裝和基於古代宮廷舞蹈的編舞。

必看: 好興奮!即將觀看《長恨歌》現場表演。這齣劇講述了玄宗皇帝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,從她入宮、奢華的生活、安史之亂、馬嵬坡的悲劇到皇帝對她的深深思念。

了解更多
城牆自行車遊

城牆自行車遊

租一輛自行車,沿著西安古城牆全長14公里的路線騎行。建於明朝的城牆提供舊城區與現代西安的壯麗全景。

遊客體驗: 「在日落時分騎行城牆真是神奇。舊城區閃耀著金色光芒,我們可以看到遠處的山脈。途中多次停下來拍照,總共花了約2小時。」

了解更多
回民街美食之旅

回民街美食之旅

在西安的回民街探索絲綢之路的活歷史。這個社區已有千年以上歷史,居住著穆斯林社群,美食傳統融合了中東風味與中國技藝。

必嘗: 羊肉泡饃、肉夾饃(中國漢堡)和柿子餅作為甜點。

了解更多